时间转眼进入了五月,热带雨季的气息愈发浓重,空气中饱含的水分仿佛随时能拧出雨来。
河内郊外新平整出的巨大临时货场,在海防港深水码头上,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三月初签署的订单,现在终于要进港了。
在海防港,两个月的时间,修建了几座巨大的仓库。
十来艘自由轮和吨位更大的胜利轮,如同钢铁巨兽般安静地停靠在泊位上,龙门吊昼夜不息地挥舞着钢铁臂膀,将一个个巨大的木箱、用防水布复盖的特种设备从船舱中吊运上岸。
这里面装着数百台各种型号的机床,包括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甚至还有几台标志着精密加工能力的磨床和镗床,被小心翼翼地卸载、登记。
旁边还堆放着散发出防锈油气味的大型设备部件。这是炼钢电炉、轧钢机以及配套的发电机组。
几台涂着橄榄绿油漆的卡特彼勒推土机、压路机和履带式挖掘机,如同沉睡的巨兽般矗立在一角。
在港口仓库中,工业部的贝季尧,还有交通部李振邦,此时两人对视一眼,在对方眼中都看到了惊喜。
特别是两鬓白发的李振邦,早早就等侯在港口,就是为了第一眼看到那些推土机、压路机等设备。
半年的时间已过,河内到万象的公路,连一半都还没有修建完成。这距离他当初夸下海口保准完成任务的时间,可没剩下多少了。
然而,比这些钢铁造物更重要的,是随最后一艘客轮上面的珍贵客人。
在梅校长的多方连络斡旋之下,鹰酱方面也是出于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学术交流考虑,在一定程度上的开了绿灯。
一批原本计划归国,但仍在尤豫的顶尖华人学者和年轻才俊,被梅校长成功的截留下来,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邓家国,26岁的他,在鹰酱已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核物理领域展现了惊人天赋,遭到导师曾极力挽留,不为所动。
朱雅光,25岁。与邓家国几乎同龄,同样才华横溢,在密歇根大学攻读核物理工程。
华数学,40岁。虽年长许多,但精神矍铄,他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其关于堆垒数论和矩阵几何的研究已是国际水平。
陈景形,39岁。微分几何与拓扑学大师
吴燕雄,38岁。女物理学家,她在β衰变等领域的实验成果已震惊学界。
林正骅,35岁。麻省理工航空工程博士,师从知名教授,对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有深入研究,是一位极具实践精神的工程专家。
王承舒,38岁。女物理学家,专长于统计物理学和热力学。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被鹰酱强行挽留,甚至是没收了护照,生怕他们会回到兔子国。
但是强留这些人在国内,他们打着自由国度的旗号,必将受到怀疑。
在一番周旋之下,认为北圻目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毕竟,在鹰酱高层眼中,北圻这个小老弟还是比较听话的。
至于钱老,对不起!梅校长连他的面都没有见到。
他此时正在被调查当中,怀疑他是兔子的党派。
要是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在下个月,就会被鹰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关押在移民局的看守所。期间遭受非人待遇,包括失声、15天内暴瘦15公斤?。
无论梅校长和华府怎么交涉,鹰酱方面始终不让探视。最终也只是见到了他的妻子一面,说上了几句话,就没有然后了。
与这些科学家同船抵达的,还有数十箱珍贵的物理、化学实验设备,从示波器、光谱仪到更为精密的粒子探测设备雏形,以及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期刊。
龙少华在联邦大楼的办公室里,听着关于物资与人才抵达的详细汇报,脸上终于露出了近几个月来最为舒展的笑容。
尤其是听到邓家国、朱雅光、华数元等名字时,他的身体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斗。
“好!好!好!”他连说三个好字,“梅校长,您居功至伟!这些人,比十个师的装备还要重要!”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河内郊外一片戒备森严的法式别墅区内,最里面的一栋别墅当中,灯火通明。
在别墅地下深处防空洞内,一间经过特殊处理的小房间里,龙少华特殊接见了几位重要的人物。
与会者只有梅校长、邓家国、朱雅光、华数元,以及龙少华本人。
李伯来亲自守在门口十米之外,任何人不准打扰。
“梅校长,几位先生,今日请诸位来,是要探讨一项关乎民族气运,乃至生死存亡的终极课题。”
这四位听到龙少华这样的话,眉眼间都是不解,梅校长甚至都有些脸色难看了。
龙少华将他们的神情都收于眼底,不动声色的说道:“核子武器,与弹道导弹。”
顿时,会议室里瞬间一片死寂。
梅校长瞳孔微缩,他本来就是毕业于鹰酱伍斯特理工学院,作为一个理科生,怎么会不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
邓家国、华数元和朱亚光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不过随后,这几人的神色恢复正常,在这一瞬间,他们已经想好了该怎么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个愚蠢无知的龙少华。
梅校长此时还是很照顾龙少华的面子,隐晦的说道:“大帅……这……这未免太过超前了?且不说技术上的天堑,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乃至国际环境……”
龙少华抬手制止了他,目光灼灼地看向邓家国和朱亚光。
“家国、亚光,你们是这方面的专家。告诉我,理论上,利用核裂变原理制造出一种威力远超常规炸药千万倍的武器,是否可行?”
邓家国此时也才26岁,但他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对于他刚刚说的话,感到十分的震惊。
现在的鹰酱大学,物理系,根本不会教授这些课程,这些都是处于保密状态。
“理论上……是可行的。爱因斯坦教授的质能方程指明了方向,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也证明了其现实性。
但这涉及到极其复杂的核物理理论、同位素分离、爆轰物理、材料科学……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系统工程。”
朱亚光补充道:“尤其是武器级的裂变材料提炼,比如铀-235的分离,或者钚-239的生产,都需要建造规模巨大的工厂,消耗天文数字的电力,这种技术,也只有鹰酱和白熊能负担的起。”
龙少华点了点头,他站起身,走到一块临时架起的黑板前。
他虽然不是理工科出身,但作为穿越者,前世信息爆炸时代,原子弹的公式方程都被许多博主普及了。
他也在偶然间浏览过的那些碎片化知识,此刻成了他最大的金手指。
他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多刷一点科普小视频,现在也只记得一些名词和概念。
“我知道很难,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
龙少华拿起粉笔,一边回忆,一边在黑板上写画:
“关于核弹,我知道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枪式结构,将两块低于临界质量的铀-235用常规炸药快速合拢,达到超临界状态。
另一种是内爆式结构,用精密设计的球形炸药透镜,同时向心压缩一个亚临界的钚-239球体,使其密度急剧增加而达到超临界。”
他按照记忆,画出了简单的示意图,虽然有些粗糙,但大家能看懂就行。
“关键在于炸药透镜的对称性和同步性,这需要极高的加工精度和数学计算。还有,中子源的适时引入。”
他又将脑子里的那些名词一股脑的写了出来。
“气体扩散法、离心机、电磁分离……这些都是分离铀同位素的可能方法,对吗?”
邓家国和朱亚光已经完全惊呆了,这些东西,完全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龙少华提到的这些,绝对是当前核物理领域最前沿、最内核的机密概念!
他们两个人,才二十来岁,本以为自己是天赋超强的人,但他们从来没听过这些内容。
一个偏安一隅的军阀领袖,如何得知这些?
龙少华没有理会他们的震惊,继续转向导弹部分:
“至于能把这种武器投送到敌人头上的工具,就是弹道导弹。其内核在于发动机、制导系统和气动外形。”
他看向朱亚光:“我们需要研究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比冲高,但结构复杂;固体燃料准备时间短,便于存储和发射。”
“制导系统,初期可以用惯性制导,结合无线电指令修正。长远看,需要研究更精确的星光导航甚至……嗯,这个以后再说。”
“气动外形设计至关重要,关系到稳定性和射程。还有再入大气层时的防热问题……”。
龙少华的话语,夹杂着一些超越时代的技术名词,虽然描述的时候,全部都是外行的语气,但整体框架和方向,却精准得可怕。
龙少华坦诚地说:“这些知识,是我偶然间在一本德语笔记本上看到的。都是一些只言片语,我找人翻译过后,本以为是一些科幻小说之类的笔记。”
“当在1945年,鹰酱在广岛投下的那枚炸弹的时候,,回忆起那本笔记本上描述的一颗炸弹能毁灭一个城市,我就反应过来了,上面的内容应该是真的”
“我知道,这听起来象是天方夜谭。但我们相信你们能成的!”
“有华数元先生这样的数学大师,可以解决复杂的计算和模型问题;
“有邓家国、朱亚光先生这样的核物理专家,可以攻克理论和高能物理的难关。”
“我相信你们的能力,定能让整个世界为你们而震撼!”
龙少华也不管他们信不信,反正就用这个理由搪塞了过去。至于想看原来笔记本的原稿,那肯定是搬家弄丢了。
其他同船而来的其他几位学者,如陈景形、吴验雄、王承书等人,龙少华并没有叫他们来。
一方面,他需要内核中的内核,确保绝对机密;另一方面,他对其他学者的了解不如对邓、朱、华三人,他们可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
剩下的人,还进一步观察和评估他们的专业方向与忠诚度。
年轻的邓、朱两人被龙少华所描述的内容,惊讶的早已将嘴巴张开的能塞下鸡蛋了。
只有华数学,他本能的理性,驱使着他在思考龙少华说的那些话是否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