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沙漠修仙:王氏家族崛起记 > 第75章 族学布传承

第75章 族学布传承

青泽堡的轮廓在风沙中愈发挺拔,之前夯土筑就的城墙现在已经换成青石,而又经法术加固,泛着淡淡的灵光,如一头蛰伏的巨兽,镇守着这片被黄沙环抱的绿洲。历经数次外敌侵扰与内部集成,堡内的工坊、田垄、灵植园已错落有致,炊烟与灵气交织升腾,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堡外的集市与散修和沙民的居住点,也烟雾缭绕,隐入大漠深处,倒给了青泽堡一段难得的安稳时光。

但王青元立于堡主府的望楼之上,望着远方起伏的沙浪,眉宇间并无半分懈迨。他深知,修仙界弱肉强食,一时的安宁不过是暴风雨前的沉寂,家族若想真正立足,而非昙花一现,仅凭他这一代人的打拼远远不够。如同沙漠中的胡杨,唯有将根系深深扎入土壤,方能代代长青。新生代的培养,道统的创建与传承,才是支撑家族千秋万代的根本所在。这份念头在他心中盘桓已久,如今时机成熟,终于到了付诸行动的时刻。

这一日,天刚破晓,青泽堡内便有了不同寻常的动静。四十馀名少年男女身着统一的青布劲装,有的是王氏家族,有的是隐脉王氏的,还有的是新吸纳的沙民和散修的孩子。

在族人的引导下,朝着堡中心那座新建的“传道堂”走去。他们中,最小的不过六岁,眉眼间还带着稚气,却已测出灵根,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最大的十六岁,虽尚未检测出灵根,但根骨清奇,心性沉稳,是王青元特意挑选出来的好苗子。一行人步伐整齐,脸上带着几分拘谨,又藏着难掩的期待,引得沿途族人纷纷驻足,目光中满是欣慰与期许。

“传道堂”是王青元亲自主持修建的,通体由青楠木搭建,未施粉黛,却透着古朴肃穆之气。堂前的石阶被打磨得光滑,两侧种植着从秘境移栽的沙竹,竹叶上凝着晨露,随风轻摇,扫去了大漠的粗犷,添了几分文雅。踏入堂内,一股淡淡的墨香与灵气扑面而来,正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面三尺见方的族徽——银线绣就的沙棘藤缠绕着“王”字,沙棘像征着在绝境中坚韧求生的意志,王字代表王氏家族,寓意家族根基如树,生生不息。族徽下方,是一块玄色木匾,“勤勉、坚韧、仁德、向道”八个鎏金大字,笔力遒劲,正是隐脉长老王长鸿亲笔所书,那字里行间仿佛蕴含着灵气,熠熠生辉,时刻提醒着族人恪守家训,而隐脉长老王长鸿也早已回去隐脉主持那边的家族事务!同时回去后也把隐脉的孩童和少年混入一些被接纳的沙民中送到了青泽堡,本次也都再这次安排进了“传道堂”!

王长远、王青依、王青石等内核族人早已肃立两旁,他们身着族中制式长袍,神情庄重。王长远手握佩剑,目光锐利,扫视着下方的少年们,透着几分威严;王青依面带温和笑意,眼神中满是慈爱,如同长姐一般;王青石则背着药篓,身上带着淡淡的药香,他负责族中学子的体术与疗伤,此刻正细细打量着每个孩子的根骨。

待所有少年男女按年龄排好队列,王青元缓步走上堂前的高台。他身着深蓝色道袍,腰间系着刻有族徽的玉佩,面容沉稳,目光温和却不失威严,缓缓扫过下方一张张稚嫩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少年们感受到他的目光,纷纷挺直了腰板,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

“今日召尔等前来,非为他事,”王青元的声音经过灵力加持,清淅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温和却极具穿透力,“自即日起,我青泽堡王氏,将正式确立族学规制,培养尔等修道、立身、持家之能。”

话音落下,堂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吸气声,少年们眼中迸发出明亮的光芒,那份期待再也掩饰不住。王青元抬手虚压,堂内瞬间恢复寂静,他继续说道:“家族之兴,在于传承。尔等皆是王氏未来,是青泽堡的薪火,唯有将尔等培养成才,家族方能在这残酷修仙界站稳脚跟,代代相传。”

言罢,他正式宣布了三项内核举措,每一项都掷地有声,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其一,分级授业,因材施教。王青元深知,每个孩子的资质、年龄与悟性各不相同,若一概而论,只会埋没人才。他将学子分为“蒙学”“精修”两级,界限分明却又可相互晋升。“蒙学之辈,以识字明理、感应灵气、打熬筋骨为主,”王青元看向王青依,“此事便交由青依负责,再从族中挑选几位耐心细致、修为尚可的族人辅助,务必夯实基础,不可急于求成。”王青依上前一步,颔首应道:“兄长放心,青依定当尽心竭力。”她早已备好蒙学教材,除了修仙界的基础文本,还有《千字文》《弟子规》等俗世典籍,也有《道经》《黄庭经》等修道典籍!为的是在先教孩子们做人,再谈修行。而打熬筋骨的课程,则由王青石负责,他会根据孩子们的体质,调配淬体汤药,传授基础拳脚功夫,增强体魄,为日后感应灵气、引气入体打下坚实根基。

“至于精修班,”王青元的目光落在那些已测出灵根的孩子身上,“凡引气入体者,皆可进入。由长远、青石与我亲自授课,讲授《青木长生诀》《厚土诀》等的功法精要、和其它基础法术的运用技巧,此外,炼丹、炼器、阵法的基础理论也会纳入课程,拓宽尔等道途视野。”

王长远补充道:“精修班每月会有一次小考,每季度一次大比,检验修行成果,若有懈迨者,将暂退蒙学,待醒悟后再行归队。”此言一出,那些已踏入修行的孩子纷纷握紧拳头,暗下决心绝不懈迨。

其二,设立贡献,激励奋进。王青元深知,家族资源有限,若仅凭血缘分配,难免滋生惰性,也会埋没那些非嫡系却有天赋的子弟。因此,他正式引入“家族贡献点”制度,语气郑重:“族人无论长幼,凡为家族效力,皆可获贡献点。”他细细枚举:“每日参与堡内巡逻,抵御沙匪与妖兽,按时长与功绩计点;前往灵植园照料灵草、田垄耕种,按收成计点;协助百工堂炼制法器、打造工事,按成品质量计点。此外,修为突破者,蒙学晋升精修者,族学考核优异者,皆有丰厚贡献点奖励。”

话音刚落,少年们眼中满是激动,王青元继续说道:“贡献点可在家族宝库兑换灵石、丹药、法器,甚至可兑换进入家族秘境修炼的宝贵时间。”他特意强调,“此制度对所有族人一视同仁,无论是否嫡系,无论资质高低,皆可凭自身努力获取资源。”这番话如同惊雷,让那些出身旁支、或尚未测出灵根的少年们看到了希望,脸上露出振奋之色。王青元此举,既是为了激励族人奋进,更是为了打破血缘壁垒,让家族能真正做到“能者上”,凝聚所有力量。

其三,德业并重,道途为基。王青元目光变得肃穆:“修仙先修心,若心术不正,即便修为再高,终成家族祸患。”他强调,族学之中,修炼法门与德行教化同等重要。“每日晨课,需先诵读族规祖训,明辨是非,知晓责任;每月初一、十五,由族中长老讲述家族奋斗史——当年我等如何在沙漠中立足,如何抵御外敌,如何创建青泽堡,让尔等知晓今日安稳来之不易。”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还要传授沙漠生存经验、修仙界基本常识,以及与人相处的道理,培养尔等对家族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更要教会尔等在外生存的谨慎与智慧。”

“尔等乃家族之未来,薪火相传之希望。”王青元的声音带着沉甸甸的期许,“望尔等珍惜机缘,勤修不辍,恪守家训。他日,无论尔等能走多远,飞多高,皆不可忘今日家族培育之恩,不可忘守望相助之责,更不可忘青泽堡这片根基之地。”

堂下,四十馀名少年男女齐声应道:“弟子谨记族长教悔!”声音稚嫩却坚定,回荡在传道堂内,久久不散。王明远等已引气入体的孩童,眼神晶亮,紧握拳头,心中燃起熊熊斗志;那些尚未感应到灵气的少年,也因这清淅的路径与公平的机会,面露激动与期盼,暗下决心要拼出一条出路。

制度颁布后,青泽堡迅速掀起了一股学习与奋斗的热潮,效果立竿见影。每日清晨,传道堂内便传出朗朗书声,与灵气波动交织在一起,成为青泽堡最动人的乐章。蒙学班的孩子们端坐在案前,跟着王青依认读文本,背诵家训,而后在王青石的带领下,前往校场一角的专门局域打熬筋骨——烈日下,他们汗流浃背,一遍遍练习基础拳脚,即便累得气喘吁吁,也无人叫苦;精修班的学子则在王长远等人的指导下,盘膝打坐,吐纳灵气,或是练习火球术、御风术等基础法术,偶尔出现的法术失控引发的小爆炸,非但没让他们退缩,反而激发了更强的求知欲。

任务堂口的布告栏前,也多了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认真查看每一项任务,从简单的灵草浇灌、城墙巡逻,到稍有难度的妖兽残骸清理、法器材料采集,只要力所能及,便会踊跃接取。完成任务后,拿着凭证去兑换贡献点时,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家族宝库的门也时常敞开,学子们用辛苦攒下的贡献点兑换所需之物,或是一块灵石,或是一瓶淬体丹,或是一本基础法术秘籍,每一次兑换,都成为他们继续奋进的动力。

王青元时常会悄然出现在传道堂外,或隐于竹影之中,或立于望楼之上,默默注视着堂内堂外的景象。他看到王明远一丝不苟地引导师弟师妹们感应灵气,耐心纠正他们的吐纳姿势;看到一个名叫王小虎的少年,虽未测出灵根,却每日最早到校场,最晚离开,拳脚练得最是扎实,眼神中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看到王青依温柔地为受伤的孩子涂抹药膏,王长远严厉地指正学子们的法术错误,王青石细心地调整淬体汤药的配比……每一幕,都让他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

有的孩子修炼吐纳后感受到自己体内缓缓涌动的微弱灵气,脸上满是惊喜。王青元站在一旁,看着他们专注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些孩子中,或许大多终其一生也只能停留在炼气期,难以成为叱咤风云的修仙大能,但只要有一两人能脱颖而出,成长为家族未来的栋梁,今日所做的一切,便价值无量。

更重要的是,他所倡导的勤勉、坚韧、仁德、向道的理念,将如同最坚固的基石,深深扎根在每个王氏子弟的心中。这不仅仅是知识与功法的传承,更是精神与信念的延续。如同沙漠中的薪火,即便遭遇狂风暴雨,也能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夕阳西下,馀晖洒在青泽堡的城墙上,将传道堂的影子拉得很长。王青元望着那座灯火渐起的建筑,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希望青泽堡王氏的道统,这份薪火,将来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愈烧愈旺,支撑着家族在这片沙海之中,代代延续,道统永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