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庆典的喧嚣已然远去,古修士洞府的机遇尚在前方,青泽堡在王青元的坐镇下,进入了了一段平稳而快速的发展期。新归附的人口、新增的资源被不断消化集成,如同溪流导入江河,让这座沙漠堡垒焕发出愈发蓬勃的生机。
一、 沙民一日:融入与新生
晨光微熹,沙粒尚带着夜间的凉意。巴图一家便已起身,开始了在青泽堡的又一天。巴图原是石爪部落的勇士,如今是青泽堡垦殖队的一名小队长。他的妻子卓玛负责照料分派给他家的两头沙陀兽,十岁的儿子阿木尔则背起一个小皮囊,跟着部落里一位略通文本的老者学习认字和族规——这是家族对适龄孩童的要求。
巴图扛着特制的、掺入了少量黑铁木的沙锄,走向堡外新开辟的“东三区”沙田。望着眼前这片原本荒芜、如今却被划分整齐、泛着些许湿气的田垄,他心中感慨万千。曾几何时,石爪部落逐水草而居,朝不保夕,何曾想过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可以稳定产出粮食的土地?虽然种的是最低等的黄牙米,但家族承诺,收成后他们能留下足够的口粮,多馀的部分还能兑换成贡献点。
“巴图队长,今天这片地该轮灌了。”一名同样来自石爪部落的汉子招呼道,脸上带着对未来的期盼。
“恩,检查一下水渠,别让水渗漏太多。”巴图熟练地指挥着。灌溉用的是从堡内灵泉引出、又混合了普通地下水的宝贵水源。他们采用了一种从楼兰郡传来的“滴灌”法,用掏空的沙棘茎杆连接,将水缓慢引至每一株黄牙米根部,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巴图仔细查看着禾苗的长势,突然蹲下身,捏起一只试图啃食根茎的、指甲盖大小、甲壳坚硬的【沙噬虫】。这是沙漠灵田常见的虫害。
“去个人,通知植保组,东三区发现沙噬虫,需要喷洒【驱虫粉】。”巴图沉稳下令。这驱虫粉是百工堂根据王青依提供的古方,用几种沙漠常见毒草混合石灰炼制而成,虽是一阶不入流的玩意儿,但对低阶虫害效果不错。很快,便有负责此事的族人背着药筒前来处理。
傍晚收工,巴图拖着疲惫却充实的身子回到堡内分到的土石小屋。卓玛已做好了晚饭——掺了黄牙米粒的肉粥和几张烤饼。阿木尔兴奋地向父亲展示今天新学的几个字:“家”、“族”、“青”、“泽”。看着儿子眼中闪铄的求知光芒,看着妻子脸上久违的安定神色,巴图觉得,添加青泽堡,或许是他们一家最正确的决定。这里虽有规矩,却给了他们曾经不敢想象的安稳与希望。
二、 青石卫演武:磨砺与融合
校场上,尘土飞扬。王青石身着简易皮甲,面色冷峻地注视着场中正在进行的五人小队攻防演练。
一方是由两名原青石卫老队员和三名新添加散修组成的进攻方,另一方则是三名老队员和两名新人的防守方。演练使用的是未开锋的木制法器,但气氛依旧紧张。
“注意左翼!李四,你的土墙术慢了半拍!”王青石声如洪钟。
只见防守方左侧,那名新添加的散修李四,慌忙间施展的土墙术稀薄不稳,被进攻方一名老队员抓住机会,一记木枪突刺,配合另一名新散修发出的微弱风刃,瞬间将土墙击溃,打开了缺口。
“停!”王青石喝道,“李四,土墙术的要诀在于法力凝聚与神识引导同步!你法力运转尚可,但神识分散,如何能稳?防守不是各自为战,王五,你作为小队盾手,为何不及时补位?”
被点名的老队员王五面露惭色:“统领,我…我看李四能挡住…”
“战场上没有‘以为’!”王青石厉声道,“记住,你们是一个整体!新队员法术不熟,老队员就要多担待,及时弥补!所有人,刚才的配合,再演练十遍!直到闭着眼睛也能形成防御阵型为止!”
他亲自下场,指点李四如何更高效地调动土灵气,又示范了小队间如何通过简单的神识波动和手势进行快速沟通。在他的严格督导下,这支混合小队不断磨合,配合渐渐有了模样。新队员感受到了压力,也学到了真本事;老队员则褪去了些许傲气,明白了带新人的责任。青石卫的战斗力,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磨砺中悄然提升。
三、 百工堂的挑战:青泽刀的诞生
百工堂内,热气蒸腾。暂代执事王长林满头大汗,紧盯着炼器炉中那柄即将成型的雁翎刀。刀身以此次收获的黑铁矿石为主材,掺入少量庚金,旨在打造出适合青石卫使用的制式法器,王长林将其命名为“青泽刀”。
前期的锻打、塑形都还算顺利,此刻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刻画【锐金】符文。王长林深吸一口气,调动神识,引导着特制的灵墨,小心翼翼地在刀身靠近刀背处勾勒起来。符文线条流畅,眼看就要成功…
“噗!”一声轻微的闷响,即将闭合的符文节点处灵光猛地一颤,随即黯淡下去,整个符文结构瞬间崩溃,连带着刀身灵性也受损大半。
“又失败了…”王长林颓然放下刻刀,脸上满是沮丧。这已经是第七次在刻画锐金符文时失败。不是法力不济,而是对符文能量灌注的瞬间控制,总是差之毫厘。
“长林叔,歇歇吧。”一名年轻族人递上清水,“我看是不是炉火温度在刻画符文时也需要微调?符文引动金气,炉火太旺,可能破坏了平衡。”
王长林一愣,仔细回想失败的过程,似乎每次都是在符文即将成型,引动天地金灵之气灌入时,刀身温度会有一个不正常的攀升。“对!有可能!”他猛地一拍大腿,“快,记录下刚才炉火的温度变化!我们下次尝试在刻画符文前,先将炉火压制三成!”
百工堂的发展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失败中积累经验,在集体智慧下查找突破口。这“青泽刀”若能炼制成功,将是家族制造业从无到有的重要一步。
四、 内务的权衡:纠纷与调解
内务堂口,王青依正在处理一桩小事。一名原王氏族人抱怨,分配给他的黄牙米份额,品质似乎不如分配给新归附沙民的,认为不公。而负责分发粮食的,恰好是一名新添加的、做事认真的散修。
王青依没有偏听偏信,她先仔细检查了两边的米袋,发现品质确实有极其细微的差别,但远未到影响修炼的程度,更多是心理作用。她又询问了分发粮食的散修和仓库管理员,还原了过程——原来是不同批量的粮食略有差异,分发时并未刻意区分。
“族规明言,内外一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在基本生存资源上,家族绝不会区别对待。”王青依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对那名原族人道,“你若觉得此次米质稍次,可与我兑换,我的份额与你交换。但此事根源在于沟通不畅与信任不足。你,”她看向那名负责分发的散修,“日后分发物资,需更加细致,若有批量差异,应向领取人说明。你,”又看向那名原族人,“既为家族老人,当有容人之量,带头维护家族团结,而非因小事心生芥蒂。”
一番处理,既解决了具体问题,又申明了规矩,强调了团结。那原族人面露惭色,那散修则连声称是。王青依深知,管理日益增多的人口,公平与细节至关重要。
五、 灵田细作:抗旱与治虫
黄牙米的种植并非易事。除了节约用水,防治虫害也是一大难题。除了沙噬虫,还有一种更讨厌的【钻心蚜】,体型微小,能钻入禾苗茎秆内部吮吸汁液,普通驱虫粉难以见效。
王青依召集了几位有经验的老农和低阶木属性修士,集思广益。最终,一位曾流浪各处的老散修提出了一个土法子:利用某种沙漠臭鼬的粪便,混合烈酒和几种辛辣草药发酵,产生的刺鼻气味能有效驱赶钻心蚜。试验之后,效果竟出奇的好。虽然味道难闻,但为了收成,也只得忍受。王青依立刻让人大量制备这种“土法驱蚜液”,并记录在案,丰富了家族的种植经验。
六、 族长巡视:倾听与感知
王青元偶尔会收敛气息,在堡内漫步。他看到一个老石匠正在精心雕刻堡墙上的沙棘图腾,与之闲聊,老石匠絮叨着对如今安稳生活的满足,也提到希望儿子能有灵根,光耀门楣。他走到田边,看农人劳作,听他们抱怨虫害难除,也分享着对丰收的期待。他驻足校场外,看青石卫汗流浃背地训练,感受着那股昂扬的斗志。
这些看似锁碎的见闻,让他更清淅地把握着家族的脉搏,了解底层族人的真实须求与心声。这对他制定政策、凝聚人心至关重要。
七、 长远的感慨:今昔之比
夜幕降临,王长远与王青元并肩立于堡墙之上,望着堡内星星点点的灯火和远处巡逻卫兵的火把光芒。
“族长,您看……”王长远声音有些哽咽,指着堡内,“想当年,我族困守绝境,灵泉将枯,人心惶惶,老弱妇孺面黄肌瘦,可谓朝不保夕。何曾想过,能有今日之气象?人口过四百,修士数十,灵田初垦,百工待兴……这一切,皆赖族长您啊!”
王青元望着远方沉沉的夜色,缓声道:“九长老,此非我一人之功,乃全体族人不懈奋斗之果。昔日之困顿,是磨难,亦是警示。我等需居安思危,方能将这来之不易的基业,传承下去。”
堡内灯火与天上星辰交相辉映,预示着青泽堡王氏,正踏着坚实的步伐,在这片无垠沙海中,开辟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内部根基渐固,外部的风雨与机遇,也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