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吉林小说网 > 开局少帅:我要下南洋 > 第 44 章 视察防线

第 44 章 视察防线

最终,王守明在李伯来的手段之下,交出了真正的密码本,坦白了一切,他也是在西南解放之后,才联系到了上级,上级联系人就是周先生。

在他的传递的善意消息之下,边境在线相安无事,停滞在边境在线的移民也顺利地接收完毕。

时间转眼就到了1950年的2月,春节。

从河内通往北部边境的公路上,车轮滚滚,尘土飞扬,一支车队正在飞速的前进着。

在去年八月,鹰酱军事顾问团在详细勘察了边境线之后,强烈的要求必须立即加固重点局域的防御。

他们的理由是现成的,也是龙少华无法反驳的。

一个新政权,而且还是一个在敌对意识形态包围中的政权,必须优先确保其内核区的安全。

尤其是在河内这个城市,离兔子太近了。

一旦北方那个刚刚结束内战,士气正盛的巨大力量决定南下,缺乏纵深的北圻联邦将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还在新兵训练的时候,就开始强化以老街和凉山为内核,复盖整个河内以北边境地区的防御体系。

大量的钢筋、水泥被优先调拨到这里,数以万计的工程兵和征调的民工日夜奋战,在山峦隘口间构筑永久性工事。

在凉山省的南边,就是太原省。这里原来就有法兰西人修建的钢铁厂,后来在经济顾问的援助之下,扩大了规模,达到年产十万吨。

生产出来的钢铁,以钢坯、钢筋为主,一部分被用到了凉山防线,剩馀的都用在河内搞基建。

龙少华此刻正坐在一辆美制威利斯吉普车的后座上,颠簸在刚刚平整完毕的河凉公路上。

这条四车道的公路,大部分路段还只是用碎石子混合黄土压实而成,远谈不上坚固,但胜在平整宽阔,足以保证重型装备和补给车队的快速机动。

他看着窗外不时掠过的、沿着公路线正在修建的钢筋混凝土碉堡群,以及远处山腰上若隐若现的炮兵阵地和观察所,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帅,按照计划,整个防线由三道主要阵地构成,前沿警戒阵地,主要防御阵地和后方支撑阵地。

目前,主要防御阵地的内核碉堡群、交通壕、部分永备火力点以及各级指挥所、弹药库、地下避难所已经完成了大约百分之五十。”

“重点是控制所有通往河内平原的交通要道和山谷。特别是凉山-同登方向,以及老街-谷柳方向,这都是潜在的进攻轴线。”

随行的是周容桂,他指着军事地图解释道。

同登,就在壮省的友谊关边上,可以说是将要塞修到边境线之上了。

龙少华看着地图点了点头,问道:“永备工事的抗炮击能力如何?”

“大帅,根据鹰酱人所设计的,采用改进型的1917式堡垒设计标准,顶部钢筋混凝土厚度达到一米五到两米,足以抵御10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直接命中。

指挥部和地下医院还增加了双层穹顶和防震隔层。地下部分,包括避难所、医疗站和仓库,普遍位于地下五到十米,并且有多个出口,具备了一定的防控能力。”

“火力配置呢?”

“以连、排支撑点为内核,交叉布置重机枪、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营级防御局域内会配属37毫米或57毫米战防炮,用于反装甲和直瞄火力支持。师属炮兵团的105毫米榴弹炮群部署在反斜面阵地,由前沿观察所引导射击。”

周容桂补充道:“鹰酱援助的第一批2重机枪和60毫米、81毫米迫击炮已经优先配发给了边防部队。”

龙少华仔细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防线的水源保障、通信连络的可靠性、预备队的机动路线等等。

他明白,在坚固的堡垒,也会有破开的一天。

这条防线不仅仅是军事工程,更是一个政治信号,既是做给潜在的北方对手看,表明自己固守的决心。

但同样也是做给鹰酱看的,证明北圻联邦有能力,也正在积极履行条款上面的责任,以便争取更多的援助。

车队在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大型营垒前停下。

这里是凉山防线的一个团级指挥所所在地。

龙少华走下吉普车,拒绝了进入地下指挥所休息的提议,直接走向正在工地上的士兵们。

士兵们看到龙少华,都有些惊讶和激动,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立正敬礼。

龙少华挥手示意他们继续,并走到几个正在搅拌混凝土的士兵旁边,看了看水泥和沙石的比例,又弯腰检查了一下钢筋的捆扎是否牢固。

“兄弟们,辛苦了!这工事修得怎么样?牢不牢靠?”龙少华大声说道。

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兵憨厚地笑了笑,抹了把汗:“报告大帅!牢靠着呢!比咱老家砌猪圈结实多了!就是这水泥沙子搅和起来费骼膊!”

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龙少华也笑了笑:“费骼膊不怕,到时候能保命,能打胜仗就值!家里都安顿好了吗?分的地都到手了吧?”

“到手了到手了!”另一个年轻些的士兵抢着回答。

“俺家分了五亩水田,就在红河边上,俺娘来信说,今年夏粮肯定能吃饱!让俺在队伍里好好干!”

“好!能吃饱饭,能守住家,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拼命的意义!”龙少华拍了拍那士兵的肩膀。

视察完工事,已近中午。

龙少华提出要去看看士兵们的伙食。

团指挥员赶紧领着他们前往山坳里的炊事班。

还没走近,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

只见炊事班所在的局域,几十口大行军锅架在临时垒砌的灶台上,底下柴火烧得正旺。

锅里炖着大块的红烧肉,酱色的汤汁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油亮亮的。

旁边几个大盆里堆满了刚刚蒸好的白米饭,热气腾腾。

另一边的案板上,摆着切好的水果罐头,是芒果和菠萝。还有打开的鱼肉罐头,油浸的巴沙鱼看着就诱人。

“今天是什么菜?”龙少华问炊事班长。

炊事班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系着白围裙,大声回答:

“报告大帅!主食是大米饭!菜是红烧肉炖土豆,每人保证有三两肉!还有水果罐头和鱼肉罐头当配菜,管够!另外每个班还额外分了一盆猪油炒咸菜!”

龙少华走到一口大锅前,用勺子搅了搅,里面果然是大块的带皮五花肉和滚刀块的土豆,肉和土豆的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油水很足。

他满意地点点头:“伙食不错。粮食和肉食供应跟得上吗?”

周容桂回答道:“大帅放心,政务院和国营农场对边防部队是优先保障供应。我们各团的随军农场和炊事班自己也养了不少猪,鸡鸭也有。

基本能保证每周能吃上一两次肉,平时油水也足。水果罐头和鱼肉罐头不多,逢年过节能吃到点。”

龙少华对随行的人员和周围的士兵们说:“兄弟们在这里流汗修工事,就是为了保住我们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切,守住自己的良田,吃上饱饭,过上好日子。”

“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在挨饿受冻,也一定让各位的子孙后代能读书上学,让大家都富裕起来。我龙少华说到做到。”

“谢大帅!”士兵们齐声喊道,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干劲。

在这个时代,能几乎天天吃上油水充足的饱饭,每周还能吃上顿肉,已经是极好的待遇了。

这远比他们在故土时,甚至比在原来滇军里时的伙食要好得多。

有着充足的粮食供应,确实极大地稳定了军心士气。

龙少华和官兵们一起,就在露天的临时餐桌上,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饭。

他和士兵们一样,端着搪瓷碗,吃着红烧肉土豆盖饭,就着咸菜和罐头水果。

他吃得很香,边吃边和周围的士兵闲聊,询问他们家乡的情况,对未来的想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